當然,筆者這里指的廢品,并非普通垃圾,而是電子垃圾。比如香港廢舊電池、電子產品等。
目前,不少企業憑借回收電子垃圾,賺取了不少的利潤,格林美就依靠回收電子垃圾成為了中國廢品回收大王。
公開資料顯示,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其主營業務并非表面單純的回收垃圾,而是利用回收的香港廢舊電池等電子垃圾進行資源循環再造高技術產品,將電子垃圾變廢為寶。
截止目前,格林美已經發展了20年的時間,從開始的一家小工廠成長為了中國電子垃圾循環利用的技術先導企業。
不僅如此,格林美的循環產業基地已經從原來的4個擴展到16個,年處理香港廢舊電池、電子廢物等電子垃圾增至500萬噸以上。
并且,格林美回收的小型香港廢舊電池占全國總量的10%以上,年回收鎢資源占中國鎢開采量的5%,同時,格林美年回收的鈷資源更是超過中國原鈷的開采量,幫助中國節省了不少稀有資源。
更值得一提的是,依靠回收電子垃圾,格林美在2020年也取得不錯的營收成績。根據格林美2020年的年報來看,公司營收達到了124.66億元,凈利潤為4.12億元。
對于一家回收電子垃圾的企業而言,年入百億的確很值得稱贊,不過,格林美還有一個值得稱贊的地方,其業內獲得的成果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其實,在電子垃圾這一領域還未被重視的時候,格林美便已經開始花費重金擁有技術研發。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年年底,格林美已經申請相關專利高達1956件,技術儲備遠超國內其他同行。
在老一輩觀念里,廢品回收行業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行業,而且還有一個卑微的稱呼,叫“拾破爛”的,經常被人看不起,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廢品回收行業其實是一個“暴利”的行業,而且它也即將迎來這個行業發展的春天。
2017年5月份左右,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委印發了有關于《循環發展引領行動》等等一系列政策。里面提出,要求到2020年,中國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要達到3萬億左右的目標。國家一系列政策,明確“互聯網+廢品回收”模式,提出數字化轉型升級,就是為了讓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再上一個新臺階,給廢品回收行業添了一把火。
現階段,“互聯網+廢品回收”的結合,將會是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說,有人想在2021年創業的話,不防在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下手,資本的爭相入局,政策的利好相助,讓“互聯網+廢品回收”成為了新的藍海,成為了不可錯過的風口。
“互聯網+廢品回收”是目前發展的大趨勢,這里大家容易產生一個誤解,“互聯網+廢品回收”不是拋棄原有的線下渠道,而是在線下的基礎上,發展線上交易模式,規范回收產業,引領行業變革。
中廢通——專注于服務再生資源在線交易B2B平臺的互聯網企業
河北中廢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創立于2004年,企業將香港廢舊物資、二手設備、再生塑料等通過平臺交易進行循環再利用,通過“大數據+SAAS+交易+服務”模式將“綠色、循環、低碳、環保”發展理念融入香港廢舊產業。
企業依靠自有技術研發中心建立香港廢舊數據平臺,搭建Feijiu網、聚拍網、再塑寶、二舅二手設備商城四個B2B互聯網交易平臺,逐步形成服務于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專業、智慧、數字化的交易服務生態體系。目前,企業服務用戶數達675萬家。
生態會員體系——開放、系統、共享
目前中廢通已經有了四個成熟的平臺,平臺用戶總量為675萬家,可是為了讓全行業用戶免費享受數據賦能帶來的快捷和便利,中廢通打通了四個平臺資源,推出了生態會員服務,“一享四”,價格比原來一個平臺會員價格還要便宜。讓香港廢舊生意更輕松,這是中廢通在2021年的新變革。
規范化服務標準,一對一客服管理,服務產品升級,滿足用戶的更多跨界需求。
“互聯網+廢品回收”模式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整個行業的發展的過程中,大家要勇于借助平臺的力量抓住機遇,迎來事業發展的黃金期。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來臨,未來報廢的動力電池也愈發增多,所以,格力美也制定了新的目標。在2025年,動力電池回收一年將超過25萬噸。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格林美已經在印尼和歐洲等海外的地區建立了動力電池回收基地,向全世界發展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體系。
根據行業對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預測,2019年到2025年期間,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超過600億之高。所以,格林美加大對動力電池的回收力度也在情理之中。
文章關鍵詞:香港廢品回收 廢舊電子 廢舊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