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生產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類電子產品垃圾日益增多,由于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危害。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趙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趙韓告訴記者,統計數據顯示,安徽省2014年廢棄的電器電子產品總量超過600萬臺,經由正規專業回收企業處理的僅為四分之一,其余的或作為普通垃圾處理,或被個體小商販和小作坊回收。一方面造成大量可回收資源被浪費,另一方面,個體商販和小作坊在回收拆解提取貴重金屬過程中,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為此,趙韓建議,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機制,加強電子垃圾回收體系建設,發展“互聯網+”的回收模式和回收平臺,打通線上回收和線下處置環節,實現科學回收和智能管理。充分發揮社區平臺作用,仿照舊衣回收站的模式在社區推行電子垃圾回收站,由社區進行統一集中回收后交付至正規專業回收機構。
“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提升正規專業回收企業的積極性。 ”趙韓表示,企業在回收環節存在運營成本高、便利性差、資金不足等問題,以安徽為例,目前對電子產品的拆解補貼僅限于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五類,對手機等新型電子產品,沒有制定相應補貼標準,影響了企業積極性,全國情況與此類似。建議加大對正規專業回收企業的融資、稅收政策支持,完善補貼制度,幫助他們較快進入良性循環,促進電子產品垃圾處理行業走向規范化。
文章關鍵詞: